時代巨變的洪流中,堅守初心,猶如傲骨凌霜。唯有守護最初夢想的毅力和勇氣,才是推動國家進步的力量。
2003年11月11日,我們從永安路106號出發,記錄這個國家一點一滴的變化。12年后,我們選擇了30人——他們無論身處喧囂躁動,抑或遭遇時代逆流,均以不變的信念應對萬變的困局。
在歲月的年輪中,他們有快意、有消沉,有對酒當歌、有失意彷徨。在一次次的磨礪中,不忘初心,舉步向前。
在這里,時間是對信念的敬意。
本期人物:楊維駿
楊維駿 1922年生,云南昆明人,滇軍名將楊蓁之子。曾任云南省第五、六屆政協副主席,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。2010年帶領訪民“公車上訪”,得到社會廣泛關注。至今仍一直在揭露揭發社會腐敗現象和事件。
“說我‘最可愛’是贊譽過高”
新京報:你已經90多歲了,為何還有這么大勁頭舉報腐敗?
楊維駿:我痛恨腐敗,因為腐敗禍國殃民,是最大的內憂。
新京報:很多像你這么大歲數的老人,一般都已不問世事,安享晚年。
楊維駿:我就覺得人活在世上,要有一個信仰,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?;钪粌H僅是為吃、為穿、為玩,這沒有多大意義。
新京報:你的博客網名叫“直言”,為什么叫這個名字?
楊維駿:一直以來,我都是有腐必反,不管你是誰。只要你不為民壓民,不管你官有多大,我就要對你提意見。只要有機會,有場合發表我見解的時候,就要直言。
新京報:很多人是在2010年你帶著訪民,坐公家給你配的車上訪才熟悉你。那是怎么回事?
楊維駿:當時昆明市有一些農民耕地被強占,宅住房也被強拆,數百農民天天跪在省委大門前哭訴。省領導不出面處理,我從關心農民的疾苦出發,帶他們到省政協和國土廳反映問題。
新京報:為什么要親自去做這些事?
楊維駿:過去,國民黨反動派欺壓老百姓,我反對反動派,今天共產黨內的一些敗類欺壓老百姓我也要反對。
新京報:為什么會想到用自己的公車帶他們去上訪?
楊維駿:省政協老干處處長就來我家問我為何用公車帶領農民上訪?我回答他,難道組織上分配給我使用的公車,只能用于游山玩水,不能用于為民請命!
新京報:“公車上訪”事件后,媒體稱你是最可愛的官員。
楊維駿:這是過譽,稱我是官員,不太屬實。我曾經是官員,現在已經離休不是了,是老百姓。
與腐敗分子正面宣戰
新京報:之前你也在舉報貪腐嗎?
楊維駿:我反腐反了30多年了,并不是突然這樣子。改革開放后,那時我是全國人大代表,我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去查官倒的案子,查了之后我就去舉報。后來我當了云南省政協副主席,參加清理整頓公司腐敗工作,我又反映云南的貪污案